三房两厅、大飘窗、敞开式厨房、精装修、提包入住……年近八旬的归国华侨陈概伟、陈立宋夫妇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电梯房,这是自从他们上世纪60年代从印尼回国后,第一次告别低矮的瓦房。
今年十月初,陈概伟、陈立宋夫妇与399户归侨一块,拿到了首批归侨安置房钥匙,从边远地区农场职工变为城镇居民。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面积180平方公里,人口8万人,原为成立于1960年的国营华侨农场,曾安置印尼、越南等9个东南亚的归国华侨12000多人,现仍居住着归侨及侨眷7000多人,与东南亚、港澳台、欧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29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密切宗亲关系。
“原来住的瓦房下雨时漏水漏风,阴冷潮湿,如今这里的楼房有电梯空调。”陈立宋与老伴居住在距离经济技术开发区20多公里的团结农场,距离遥远、地域偏僻,光进城看病就医就要在路上花一整天时间。
“没掏一分钱,就住上了现代化电梯房,像是做梦一样。”这是不少已经进入退休年龄的华侨无法想象的。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2012年实施了华侨农场综合改革,投入12亿元启动了华侨城项目建设,通过“以房换房”的方式引导分散居住在153个生产队的农场职工自愿到中心区集中居住。目前一期总投资5亿元的“华侨城”17栋1508套住房及商业配套设施已经完工,达到入住条件,今年年底前,华侨城一期项目1112户归侨侨眷将全部入住。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胡志崇介绍,在归国侨胞实现集中安置后,国有平台公司通过反租、入股等方式对原来分散出租给职工的土地进行统一经营,从而形成土地集约利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格局。
通过土地统一经营,还能解决有劳动能力群体就业,无劳动能力归侨“养老”和“财产收入”的问题。“通过土地统一经营所产生的效益,每户侨胞除了能获得一套免费的商品房外,在今后30年的时间里,每人每年还能从安置项目的商业部分获得10平方米的租金分红,基本生活来源得到了保障。”胡志崇说。
作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桥头堡,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已经吸引了美国皇冠、美国嘉吉、百威啤酒、美国波尔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的进驻,这些企业的进驻为当地的侨胞侨属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岗位,使得他们在“上楼”的同时也能够“上班”,完成从农场职工到产业工人的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