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百年历史、曾经辉煌一时的宾阳制革业、造纸业,最终因为产能落后、环境污染严重成为明日黄花。在新时期的一声叹息后,宾阳县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以环境倒逼机制向两大传统产业亮剑。2012年底,该县全面退出制革生产;截至2013年12月,全县95家非法小造纸窝点被强制断电销户、拆除主生产设备,全部予以取缔。
环境污染:
传统产业成明日黄花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弥漫着腥臭味的空气里,宾阳县新桥镇皮张市场到处是南来北往操着各种口音的客商。公路上、村道上则飞驰着满载牛皮、猪皮的各类车辆。有“八桂革都”之称的宾阳县,因皮张市场的繁荣带动了皮革产业的发展,2010年全县制革行业工业总产值达18967.8万元,销售收入14820.9万元。
同样,因率先在广西大规模建厂造纸,至2007年,宾阳县全县造纸企业多达136家。即便在经过节能减排整改后的2012年,全县拥有合法证照的造纸生产企业仍有45家,固定资产15.64亿元,直接从业人员5200多人,年实际产量60.7万吨,产值23.6亿元,缴纳税金2880万元。另外,全县专门从事纸品加工的企业超90家,是广西造纸行业中企业数量最多、纸品生产和销售最活跃的县份,“宾阳制造”纸品畅销区内外。
然而,上述两个有着百年历史的传统产业,都因产能低、污染大,引发严重的环保问题。虽然制革产业进入市场较早,该县也不断加大环保投入,但产业升级较慢,发展水平较低,适应市场能力普遍不强,新桥皮张市场已成明日黄花,仅存一些低端、污染大的企业。而造纸行业中,至2013年4月,全县共有非法小造纸厂95家,其工艺简单落后,国家明令淘汰;具有合法证照的造纸企业45家,大部分单体规模小、核心竞争力差、环境压力大,产业转型或升级迫在眉睫。据环保部门检测,由于上游数量众多的制革厂、造纸厂长期违规排污,流经思陇、新桥、宾州等镇的沙江河水质超过劣五类,为严重污染程度,水生物种灭迹。
生态倒逼:
革都落幕小造纸取缔
据了解,制革和小造纸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环保设施投入欠缺,加上非法生产者法制观念淡薄,常与执法监管部门打“游击战”,甚至发生顶风作案、聚众暴力抗法事件。传统产业“破”“立”之路阻力不小,压力很大。历届县委、县政府保持高压打击态势,但始终难以铲除其生存的土壤,主要原因是部分职能部门和干部思想不够重视,行动不够迅速,措施不够有力,缺乏有效的监管。
为顺应民意,谋求更好发展,2012年,宾阳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措施,制定了《宾阳县制革行业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生态倒逼机制。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组,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同时,严格执行企业退出考核标准,对企业采取停电断水的办法,并投入40多万元用于补助企业拆除生产设备。2012年底,在所有制革企业的积极配合下,该县实施了主要生产设备拆除计划,全面退出制革生产。
针对非法小造纸点多面广、整治不彻底等现象,县委、县政府决定结合“美丽宾阳·清洁乡村”活动,以更严格的标准、更严明的纪律、更过硬的措施,对非法小造纸生产窝点坚决依法打击,累计出动1700多人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截至2013年12月,全县95家非法小造纸窝点被强制断电销户、拆除主生产设备,全部予以取缔。目前,造纸行业的各项环保整治工作已全部完成,该县正以技术改造、品牌战略、集聚发展等为工作重点,推进全县造纸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动造纸产业发展走上品牌化、绿色化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