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南宁多“电驴”?
南宁市交警支队政委李艳阳分析:一是门槛低。一辆两三千元,谁都买得起;二是方便用。南宁主城区面积不大,充一次电能跑好些地方,骑乘方便,不怕堵,好停车;三是气候好。南宁气候温和,大冬天骑车都不觉得多冷。
“开车一怕堵二怕停,还是骑‘电驴’方便。”在一家网络公司上班的周雨乐,家离单位5公里,以前都开车上下班。2014年,他为了方便,花3200元买了辆“电驴”。
“在南宁城市常住人口中,平均每2人就拥有一辆电动自行车。南宁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人均拥有率、出行分担率,均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南宁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交警支队支队长李小龙说。
南宁市民发现,“电驴”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麻烦。
“以前,摩托车上路要上牌,要考驾照,按照机动车来管理,驾驶员交通法规素质有保障,守法率也较高。”李小龙说,而电动自行车是按非机动车管理,不用考照不需上牌,不少人连自行车都不会骑、最基本的道路标识都不懂,却一样敢骑着上路。南宁全市立案交通事故一半以上,都因“电驴”任性引发。2014年,南宁共发生涉及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事故立案454起,造成106人死亡、512人受伤。
此外,“脱缰的电驴”还成为违法犯罪分子的作案工具。2014年,南宁全市发生抢夺案件1800多起,大多数为驾驶电动自行车实施飞车抢夺。
“‘脱缰的电驴’不管不行了!”2013年,南宁市痛下决心,要给“电驴”系上“缰绳”。
登记上牌,车主通过测试才能上路
针对“电驴”乱象,曾有人建言市政府:一禁了之,一了百了。但为民生计,市政府没采纳。
禁不了,只能管起来。但南宁交警800多人、协警2000多人,而“电驴”达100多万辆。车多警少,咋管?
“难,就难在还没有哪个城市形成一套有效的做法。没有样本可学,没有经验可鉴,只能边实践边摸索。”李小龙说。
从源头发力,先纳入、后规范。2013年7月份,南宁市出台《南宁市电动自行车登记办法》,电动自行车登记注册有了法律依据。同年8月15日起,南宁集中开展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工作,为期半年。至2014年2月10日,共有108万辆存量“电驴”登记注册。
此后,“电驴”注册登记纳入日常管理。市交警支队车管所下设3个电动自行车登记业务工作站点,办理电动自行车注册登记及补牌、补证等日常业务。新买电动自行车,车主要学3小时交规并测试合格,才允许上牌上路。
“‘电驴’有了‘身份证’,管理才有了依托。”南宁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蒋卫红说,对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一开始是罚款50元,但效果不如人意。
2014年7月,南宁交警推出“以学促管、学罚结合”模式,电动自行车驾驶员违法的,不再罚款,而是要面对学3小时交规、抄写交规并答题测试、协助交警执勤等交通违法学习。
南宁市交警支队宣传科科长李良兵介绍,南宁已在市区主要路口设置了30个固定学习点和38个简易学习点,并配置电视机、电脑、扩音器、空调等设备,每天可组织安排电动自行车安全学习1万人次以上。
“单纯罚款,让人有逆反心理。以学促管,更能让安全意识入脑入心。”南宁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李少辉说。
为解决车多警少矛盾,南宁以“民力无穷”破解“警力有限”。抓住电动自行车管理受众面广、社会高度关注特点,南宁交警鼓励引导驾校准驾学员、文明交通志愿者等公众参与“电驴”整治。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市63所驾校、40万名准驾人员在市内53个交通路口参加了文明交通体验活动;组建了千名文明交通志愿者。
既打攻坚战,又打持久战。2015年4月起,南宁开始开展电动自行车交通秩序大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电动自行车无牌无证、假牌假证等10类违法行为。同时,推动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法制化、规范化进程。将电动自行车管理有关事项纳入《南宁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的地方立法范畴,制定出台了《电动自行车违法学习流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