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队开道,一路撒纸钱扔炮。12月2日,一支近百人的丧葬队伍从邕宁区主要街道蒲津路穿街而行,殡葬活动造成道路交通堵塞,引发不少市民围观议论。传统的民风民俗是传承还是禁止?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邕宁区已经并入南宁市多年,但在一些老城区仍旧保留着一些传统的丧葬活动,一些市民认为既扰民也与城市形象格格不入,有人认为这是传承下来的传统习俗,不可能一下子改变。交警部门、社区居委会、居民对此各有看法。
丧葬队伍游街交通受阻
当日中午,记者接到报料前往了解情况。在蒲津路汽车站附近,一辆车头上扎黑色缎带结成的大花小车走在最前面,后面还跟着四五辆车,其中一辆面包车上传出阵阵敲锣声和哀乐声,在经过路口时,这辆面包车上的人员还负责往车外扔鞭炮、撒纸钱。车队后跟着的是二三十名扛黑色条幅、旗幌的男子及扛丧葬品的妇女,其中两条纸扎的彩龙由4名妇女来举起,走在最后还有十几名手扎白巾的人员。加上车内的人,将近百人的丧葬队伍浩浩荡荡走在街道上。
记者看到,由于一些路段不够宽,丧葬队伍时而排成一列,时而变成两列,占据了整个机动车道缓慢前行,因为无法超车队伍后则堵了一些过路的车辆,有的司机看到是办丧事的队伍,觉得有所忌讳,只好掉头绕道行走。
下午3时许,丧葬队伍穿行了城区主要街道蒲津路,经过了最热闹的汽车站后,从新兴广场前的十字路口绕到华宏水泥厂后的银峰路,逐渐往郊外行进。
老城区沿袭传统丧葬仪式
当日,这支送葬游行队伍浩浩荡荡走街串巷,引来不少路人驻足观看。家住邕宁区政府招待所的黄小姐称称,在大街上见过豪华气派的结婚车队,但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大场面”的丧葬队伍。她同时认为,这类丧葬队伍走街串巷与城市文明格格不入。
在邕宁,当地人把城区街道分为“上面街”和“下面街”,对于居住在上面街单位宿舍的黄小姐来说是第一次目睹这种传统的丧葬仪式,而住下面街老城区李先生来说,对此却已经是见惯不怪。
虽然南宁市区规划调整后邕宁已经并入市区多年,但在老城区和平街、胜利街、汉林街一带的老居民仍比较迷信,家里有人过世,仍旧沿袭着一些旧的丧葬习俗,当街设堂大办法事,甚至还占据到人行道和机动车道上,不仅影响周边铺面做生意,也影响居民休息。不过谁家都难免会有白事,对此情况大家也不好去指责,只是忍一忍就算了。
家住和平三街邕宁区百货公司宿舍李先生说,就在半个月前,自家窗口对着的胜利街一户居民家办法事,请来一些道公念经做“法事”,从白天开始念经和敲敲打打至半夜两三点,吵一些还是能忍受,主要是四五岁的孩子听到这种声音害怕得睡不着。
不过李先生表示,之前见过的丧葬活动大多是居民自家门前操办,像12月2日这种大白天上街游行的排场,他也没见过。有人认为这是扰民的行为并拨打了110报警,“不过110民警称此事不好处理”。
传统民俗是传承还是禁止?
针对老城区仍旧沿袭的传统丧葬活动,有关职能部门、社区居委会、居民又是如何看待?南宁交警三大队负责内务宣传工作的李强中队长:丧葬白事属于民风民俗,一些做法和法规可能会有所冲突,作为交警部门不好过多去管,主要责任是做好道路疏通工作,如果丧葬活动导致道路严重堵塞的话,他们会进行干涉。
城关中学王宣懿老师:对于县城、乡镇、农村来说,白事是件大事,大办白事的现象比较普遍,以前蒲庙是县城,但现在邕宁区已经并入南宁市多年,作为城市这种传统的迷信习俗走街过巷与城市形象不符。
和平二街112号居民邱小姐:家里有白事有可原,但不应该影响公共秩序,最好有一个场所来举办,不占道不扰民,并且尽可能把时间缩短。
辖管和平、汉林、胜利几条街道的蒲津社居委会副主任杨参保:城乡变化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村民变成市民,但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习俗却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需要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对于街丧葬活动如有扰民的情况,他们会前去进行提醒。
邕宁区红星社区党总支书颜建君、支部委员范春花:我们经常对社区居民进行文明殡葬的宣传,提倡火葬不土葬,引导社区居民群众文明治丧。像这种当街大办白事的情况在我们社区极少发生。
记者手记:
传统文化需要传承,那么这种属于民风民俗的丧葬文化有没有必要彻底禁止?能否经过一定改造从而和城市文明相辅相成?比如提供一个公共的场所、一些新的公共服务,既保留传统的丧葬文化的实质,又能使这类活动不拖城市文明的“后腿”。欢迎大家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记者 郑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