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氢气球准备放飞
“多云有阵雨或雷雨,偏南风2-3级,最低气温26℃,最高气温31℃。”这是南宁市今日的天气预报,这些熟悉的气象数值,每天都在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参考的依据。但你是否知道,气象专家是如何做出这些预测的?要想掌握老天的脾气,自然得先将它每天的情绪变化摸得一清二楚。昨日,记者在气象专家的带领下,与南宁市第三十中学的高一学生一起,探访了位于南宁市五合大道壮国岭的南宁高空气象探测站,为你首次揭开这个隐没在气象预报背后,默默观察老天脸色的观测站面纱。
一天三次准时放飞气球
“6时50分了,赶紧进行氢气球充气!”昨日下午,当记者赶到南宁高空气象探测站时,值班的正是该站的副站长黎洁波。在充气房内,一个乳白色气球正不断涨起。10分钟后,气球接近3米高,充气完成。
黎洁波介绍,由于气象数据为全球共享咨询,按照国际惯例,分布于全球的1000多个高空探测站都必须在每天的早晚7时15分和凌晨1时15分,准时放飞带有探测仪的气球,并在规定时间内,将全球同一时段不同地点的高空气流温度、压力、湿度及风向、风速数据汇报至设立于欧洲的世界气象中心,以便世界各地的预报专家对气象数值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进而得出预报结论。
7时整,黎洁波小心翼翼地将气球升至距地面约30米的地方,绑到固定的放飞桩上。根据风向,他很快调整好了放飞方位。接着,拿出了一个白色的四方形盒子,“这才是整个探测过程最重要的仪器——探测仪。”黎洁波说,“别看探测仪不到半斤重,探测过程中却像个训练有素的侦察兵,为我们发回重要气象数据。”原来,这个探测仪中安装了传输主体、高敏感度的感应头、振荡器等小型探测设备,能每隔两秒钟自动进行数据采样,当氢气球以每分钟400米左右的升速带着探测仪上升时,探测仪可在指定高空接收到雷达发出的信号,迅速将探测数值发回指挥部。值班人员只需坐在电脑前,便可通过电脑的分析得到气象数值,掌握大气变化程度。
7时15分,时间到了!“都准备好了吧,123,放!”黎洁波一手拿着对讲机,一手拉着氢气球的绳子,向前快走两步后松开了手中的绳子。神秘的小盒子探测仪,随着氢气球飞速地向天空飞去……
每天“烧钱”2250元
“这样的放飞,也同时在我区的其他5个高空探测站同步实现。”探测站工程师郭平斌告诉记者,按照规定,每隔150-200公里范围,应当设置一个这样的高空探测站。目前,我国共有120个这样的民用站点,并根据受系统影响因素程度进行不同密度分布。广西受台风等灾害天气影响较严重,因此共有6个这样的高空探测站,分别分布在南宁、桂林、河池、百色、梧州、北海6座城市。
“别看仅仅是放飞气球这样几个简单的动作,实际上承担着为后面的气象预报工作提供肉眼无法观测到的最重要参考数据的重任。” 郭平斌介绍说,“平时我们仰望天空看到的是朵朵飘浮天空的云朵,而实际上,在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万里高空,却很可能已是风起云涌,甚至出现可能酝酿异常暴风雨的漩涡,要观测到这些信息,目前获取气象数据的方式有雷达观测、地面观测、卫星观测及高空探测,每一种方式都不可或缺,无法替代。其中,影响气象预报精准度的高空湿度数值,必须由高空探测才能获得。”
而每放飞一个探测气球,将消耗约750元的成本,一天放飞三次,就要花费约2250元。郭平斌笑言,这项工作是气象部门“烧钱”最多的一项,相当于每日把三个气象自动观测站的费用放飞上天。“但为了获得每一个站点最基础的高空气流数值,这样的投资是必须的且是特别有意义的。”郭平斌表示,正是由于分布全球的1000多个这样的探测点的数据,才能在地球空间内形成不同高度的气象数值网络,为判断世界各地的气象变化提供第一手参考数据。
回收不会影响市民生活
每天有这么多的探测仪器升空,当它们成使命后,又会去向何方?郭平斌笑着说:“这样的问题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研究的难题。”
据介绍,每个氢气球能将探测仪在70分钟-120分钟内带入最低26000米的高空,当完成使命后,氢气球会在高空自然爆破销毁,而探测仪则会顺风飘落。
“过去曾经有市民担心,万一哪天被下落的探测仪砸中怎么办,实际上这样的几率非常小。”郭平斌坦言,几年前,当探测站使用的是近0.5公斤重的探测仪时,的确曾经出现过掉落到市区五象广场附近的事件,虽然当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引起了气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立即更换了更高科技水平的探测设备。目前,捆绑在氢气球上的探测仪只有250克,且由于新的探测站选址在距离市中心较远的五合大道壮国岭,最终回落点多在人烟稀少的郊外,因此,不会对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
而实际上,为了不断提升高空探测的精确水平,未来的探测水平和技术还将不断改进和提升。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探测站将能通过更简便的方式,为气象预测带来更精准的数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