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宁可炸死,不可饿死”老思想观念的“非炮”(非法爆竹)生产“守旧派”,最终脱离“非炮”生产走上转型之路;非法三轮车这一庞大营运群体则“好聚好散”,原来的从业人员得到妥善的安置或另谋职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宾阳县响应群众呼声连出实招,因势利导、堵疏结合,着手破解群众难题,昂首迈向可持续发展道路,打造宾阳经济的“升级版”。
破除传统面临挑战
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宾阳县传统产业之一烟花爆竹产业,曾作为该县经济增长点,涉及烟花爆竹产业人员一度达到13万多人。而商贸业发达的宾阳县,以大量的人流、物流,给三轮车运营提供了生存空间并迅速发展壮大。据交通部门统计,至2010年8月,三轮车从业人员超过10000人。该运输行业为方便群众出行,减轻社会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作出过不小贡献。然而,时至今日,这两个行业都凸显出弊端:扰乱社会秩序,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其中,宾阳县的烟花爆竹以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由于生产条件简陋不规范,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非炮”生产一度留给广大群众沉痛记忆。但由于烟花爆竹生产工艺简单、投资少、见效快,不少群众对此“感情深”,守住传统害怕新的挑战。甚至有的群众认为自制烟花爆竹虽违法,但不丢人,更有部分群众存在“宁可炸死,不可饿死”的错误思想。
此外,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群众对公共交通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非法三轮车显然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其非法营运行为严重扰乱交通秩序,且交通事故频发,乘客的安全以及事故发生后的赔偿得不到保障。由于非法三轮车进入道路运输市场的门槛不高,投资不大,专业技术要求也不高,对于三轮车主而言,有着吹糠见米的效果。
一方面是大批涉业人员墨守成规护着“铁饭碗”,另一方面则是更多的群众呼吁取缔落后产业、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净化发展环境。传统产业“破”“立”之路面临着极大挑战。
因势利导堵疏结合
老百姓的安全是头等大事。多年来,宾阳县对“非炮”生产一直保持高压态势,坚决予以打击。特别是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解决“非炮”生产作为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决心用两年时间消灭“非炮”生产。随后在全县实施烟花爆竹生产安全监管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巡查、整治、打击“非炮”生产行动80多次,取缔生产窝点383处。目前,号称“非炮”生产第一村的宾州镇国泰村基本消除“非炮”生产。
毫无疑问,对“非炮”生产要严打,但最主要的是引导涉炮群众转产转业走上致富路,从而让宾阳的烟花爆竹生产走上规范化道路。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因势利导,堵疏结合。据了解,宾阳县将投入500万元,通过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和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从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帮助,建立引导服务涉炮群众转产转业的“绿色通道”,并引导本地企业积极吸纳更多涉炮群众就近就业,解决就业难题。
非法三轮车营运问题同样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一方面涉及就业与生活问题,另一方面是市民出行意识和现代交通体系建设问题。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讨论会上,县委、县政府提出“惠民生,促发展”的思路,把县城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摆到重要位置。在开展整治行动前,县委、县政府深入论证,敞开大门,征集民意。同时,围绕“解难题、谋出路”的工作目标,换位思考,深入了解三轮车营运群体的所思所想,最终达成共识,原来的从业人员得到妥善的安置或另谋职业。
随后,为解决整治三轮车营运之后的出行难问题,宾阳县对县城路网全面统筹规划,及时增加公交运力和出租车运力。目前,全县共有公交车176辆、出租车120辆。经过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宾阳县成为近年来广西第一个依法取缔三轮车非法载客营运,发展较健全公交系统的县份。
打造宾阳经济“升级版”
据介绍,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宾阳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在深入开展“规范市场秩序年”主题活动过程中,响应群众呼声连出实招,坚持边学边改、立行立改,不断解决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宾阳县在开展“规范市场秩序年”活动中,也曾有过种种的猜疑和观望,但更多的是坚定的信心、科学的谋划和全县人民强大的支持,使传统产业淘汰、转型、升级工作顺利开展。如今,城市公交车线路逐步健全、烟花爆竹生产者转产、小造纸企业转型、皮革业退市,市场秩序逐渐好转。同时,中等城市建设展现新形象、现代农业取得新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突破、教育事业迈出新步伐,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获得进一步激发,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宾阳县努力推进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构建可持续发展、抗风险能力强的优势产业体系,将进一步打造宾阳经济的“升级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