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涨的工资
物价在涨的同时 29年工资也翻了76倍
除了工资条款项内容有变化外,叶竞仁的工资额每年也在增加。她的工资从1985年6月的53.2元到2014年3月的4057.1元,工资翻了将近76倍。叶竞仁笑着说:“物价涨了,工资肯定得涨了。这样才能保障我们的生活水平。”她给记者算了笔账,在上世纪80年代,5块钱可以买到4斤多鸡蛋;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时,5块钱只能买到两斤多鸡蛋;而现在5块钱最多买到1斤鸡蛋。
“虽然工资在涨,但物价也在不断变化,面对生活,我们只能精打细算。”叶竞仁说道。1985年,当时叶竞仁的工资只有53.2元,她要拿出15元给母亲作生活费,给外婆2元,每个月还要替3个儿子缴纳6元医疗保险费,剩下30.2元则用于补贴家用;至于丈夫的那一部分钱,则用于赡养婆家正在上学的小姑、小叔等亲戚。有一年,叶竞仁家中两位老人同时生病,为了给老人治病,叶竞仁和爱人除了通过单位的“储金”借钱外,还得向亲戚筹借一些,“当时是最拮据的时候了,但一家人咬咬牙就挺过来了。”叶竞仁说。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叶竞仁退休了,她仍旧得从退休工资里拿取一半费用补贴家用。为了更好地明细开支,除了将工资条进行储存外,叶竞仁还养成了在笔记本上记录生活开支的习惯,“我甚至买一把青菜都会记录下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清楚每分钱的去向,才能精打细算地过好生活。”叶竞仁说。
收藏的意义
不仅纪念生活还提醒努力向前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上世纪90年代末,叶竞仁工资条上的内容变了又变,那些曾经让老一辈人熟悉的词汇,如肉贴、洗理费等渐渐从工资条上消失。从2000年开始,叶竞仁的退休工资上,内容只有教龄补贴、生活补贴、实发额等简单的工资内容。遇上闲暇时光,叶竞仁便会拿出工资条,用放大镜仔细查看里面的内容,“以前收工资条是为了过好生活,现在收工资条则是为了纪念生活。”叶竞仁说。
大概两三年前,叶竞仁开始整理存在箱子里的这一大打工资条。遇上节假日,自己的孙子孙女回来看望她时,叶竞仁总喜欢拿出工资条本给大家看,向大家讲述过往故事,“刚开始孙子、孙女都不爱听,但后来念叨久了,他们也会停下来翻阅工资条,然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是这样走过漫长岁月的。”叶竞仁说。“工资条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发展,也提醒着我们要更努力地向前,不管工资条上的数额是多少,内容是什么,用心生活才是真谛。”叶竞仁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