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邝海铃 文/图)他们是退休干部、猪肉摊老板、小吃店主……同时,他们也是歌手、演员……在马山县,民间艺术活动丰富,民间艺术团体更是多如牛毛,像这样拥有“双重身份”的人数不胜数,他们的故事就如马山的奇石一样,新奇独特,充满趣味。
退休干部:发挥余热 老有所乐
老年人协会艺术团的打扁担舞。
今年67岁的杨柳青退休前是单位里的一名干部,如今,她担任马山县白山镇老年人协会副会长一职,每天带领一群老头老太扭秧歌、打扁担,“夕阳红”生活过得不亦乐乎。
杨柳青参加老年人协会艺术团,并非偶然。
在艺术氛围浓厚的马山县,大多数孩子是听着自己的父母长辈打扁担的声音长大的。逢年过节,那清脆有力的打击声伴随着欢乐喜庆的气氛刻入记忆。“小时候,奶奶、妈妈和姐姐都会打扁担,一打起来感觉特别高兴。”
白山镇老年人协会艺术团迄今为止有20多年的历史,大部分老年人为锻炼身体而加入艺术团。随着时间的推进,老人们不仅身体变好了,还由衷地爱上了表演。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在人口日趋老龄化的今天,马山县的老年人们以一种独特的活力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风采。
猪肉摊老板娘:小菜市场里的大明星
灯光亮起来,音乐响起来,蓝爱仙就是舞台上闪耀的明星,为大家带去欢乐。洗去铅华,回归生活,她和所有普通的家庭妇女一样,干家务,忙生意。不同的是,这位菜市场里卖猪肉的农家妇,已经有了一群忠实的“粉丝”。
蓝爱仙有过一段不幸的经历。丈夫去世后,她靠在菜市场里卖猪肉,独自将三个孩子拉扯成人。
如今孩子们都能够自力更生了,蓝爱仙也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2007年,她和几个好姐妹一起加入了古零村业余文艺队,开始了丰富多彩的“演艺生涯”。
白天,蓝爱仙在市场里利索地杀猪卖肉,晚上,她收起疲惫的身体,全身心地投入到节目排练中。“累是肯定的,但是我们喜欢,跳舞的时候感到非常快乐,特别是演出时,心情很激动。” 蓝爱仙说。
随着文艺队的频频登台,蓝爱仙和她的队友们在镇上都小有名气,常常有人在猪肉摊前就把她认出来,久而久之,回头客也慢慢多了,生意一天比一天好。看到蓝爱仙因为表演出名,在旁边卖蔬菜的一位妇女告诉记者,等她的摊子找到帮手,她也想参加文艺队!
小吃店主:不挣钱也要将演出进行到底
在马山县,有一种名小吃叫猪米肠,而古零村卖这种小吃卖得最好的,非覃爱萍莫属。这个勤快的妇女,一天能卖到200多斤。
在丈夫的支持下,覃爱萍也加入了古零村业余文艺队,生活更加忙碌,每周一、三、五、七的晚上都要排练,尤其最近要备战首届南宁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连白天都不能歇着。眼看生意被耽搁,经济受损失,覃爱萍却淡然一笑:“为了农民文化生活的提高,少赚几天钱没什么,谁让我们爱好呢?”
据了解,这些业余文艺队的队员们除了晚上排练节目,白天还要上思想品德教育课。同时,他们演出不仅没有报酬,还要自掏腰包购置服装、道具等。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队员们在没有舞台的情况下迅速组织了一场赈灾义演,筹集到善款一万多元,全部捐给了地震灾区。
不求回报,无私付出,朴实的马山农民用朴实的行动诠释了他们对艺术的执着,对生活的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