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林秀丽)近年来,江南区积极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行“产、供、销一体“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模式,大力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多渠道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产、供、销一体化,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如何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实现增收呢?江南区围绕“稳粮增收”目标,依托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2007年以来政府共投入财政扶持补贴资金42万元,发展了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专业协会,现有会员0.3万人,涉及花卉苗木、粮食生产、蔬菜、养殖等特色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带动了2.3万余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提高了农民在产、供、销环节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吴圩镇那备村那备坡经济能人李大鹏引导成立的盼台归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会员398户。该协会利用自身优势,推行“公司+农户”的运作方式,把农户从原来零散、盲目跟风的种植模式转变为“产、供、销一体”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模式,发展种植红南瓜2800亩,形成了那备村的拳头农产品。协会通过搞好红南瓜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2009年实现农户人均增收1000多元。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业的科技含量,才能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为此,江南区大力抓农民素质培训工程,推广应用先进实用农业技术,推广种植农业优新品种,农民科技素质得到大幅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明显提升,农业效益显著增加。截止2009年,通过农广校、阳光工程、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等农民培训工程,江南区共培训各类农村人才8万多人。推广应用了地膜覆盖技术、甘蔗+西瓜和木薯+西瓜套种技术、蔬菜西瓜节水灌溉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10多种先进实用技术,引进推广种植一批超级水稻品种、抗旱高糖甘蔗新品种、西甜瓜新品种、蔬菜新品种等20多个,主要农作物良种普及率达到90%以上。
随着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在一批科技种植能手的带动下,江南区形成了一批远近闻名的专业村,成功打造了“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如吴圩镇坛白村那助坡的西瓜,江西镇同村村的紫糯玉米,吴圩镇那备村的红南瓜,苏圩镇那海村的辣椒,吴圩镇永红村的大白菜等;逐渐形成了粮食、糖料蔗、无公害西瓜、蔬菜、木薯等五大优势农业产业,培育了“吴圩西瓜”、江西镇同宁村紫糯玉米、吴圩镇永红村大白菜等特色品牌,农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其中种植西瓜、糖料蔗、蔬菜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西瓜年种植面积17万亩,产量22万吨,产值3亿元左右。糖料蔗稳定在20万亩左右,产量100万吨,居南宁市六城区第一位。蔬菜种植面积27万亩,产量35万吨。
在多渠道助民增收外,江南区还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加大农村道路建设投入,让农民的生活、生产得到保证。城区2007年来共投资3137.23万元,兴建饮水安全工程91处,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7.1857万人,基本解决了人饮安全问题。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江南区60个建制行政村村委全部通水泥路;共建成宽4-4.5M、厚0.15M的通坡水泥路220条,总里程573.8KM;共投入9600多万元,其中市、城区两级财政负担80%,农民自筹20%;受益农民近20万人,方便群众出行,解决农用物资运进,农副产品外运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