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全国晚报总编辑看南宁”活动只有一天时间,但南宁市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总能牵动着各位晚报老总的心。听觉南宁、视觉南宁、感觉南宁,觉悟人生,他们发出这样的感慨———南宁是座宜居之城、活力之城、秀灵之城、人文之城。
看城建
南宁是座建在大公园里的城市
“美不胜收、妙不可言”,邕江畔,葫芦岛晚报副总编付宝兴写下了对南宁的评价。付宝兴是第一次到南宁。在他的眼中,南宁美,美在城市建设。“比如南湖边,那里就是很美的自然景观。”付宝兴说,南宁的城市景观有一种特别自然、纯朴的感觉,让人在城市中也能找到放松、回归自然的感觉。
南宁的美,还美在城市管理。中国第一套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可以实现跨部门、跨警区以及不同警种之间的统一指挥协调,让生活在南宁的人拥有了一份安全感。同时,南宁又成立了数字城管系统,用于加强城市管理,小到一盏路灯、一个下水井盖都做了编号、入档,不管哪里出了问题都可以得到及时的处理。这些举动充分体现了南宁市以民为本,全力打造宜商宜居城市环境的执政理念。
付宝兴说,南宁的城市建设,“妙”在将自然景观与城市建设紧密融合。例如城市主干道民族大道,路两侧种植有数十种植物,高低错落有致,绿叶搭配着五彩的鲜花,在人行道上慢步似在公园里散步,“南宁是在大公园里建城市,其他一些地方却是在城市里建公园”。
居住在南宁市幸福指数高
呼和浩特晚报总编辑戴春梅来自北方。从北方到南方,她有着不同的感受,“居住在南宁市幸福指数高”。
戴春梅也是第一次来南宁。从机场到酒店的路上,经过的是老城区,而昨日参观的地点大多位于新城区。通过新旧城区对比,她认为南宁市的城市规划建设新老区进行区分规划,而在北方的很多城市,新城区都是在老城区中发展完善起来的。
在戴春梅的想象中,南宁市应该和一些繁华的省会城市一样,拥挤忙碌。在繁华的大都市居住,很多人都会觉得神经绷得紧紧的。然而,她在南宁市看到,大街上人们并非形色匆匆,而是闲庭散步;广场上很多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多了一份宁静与质朴,少了些许喧嚣繁华。而且南宁市绿化面积高,空气质量好,难怪居住在南宁的幸福指数那么高。
水城建设是不折不扣的民生工程
清凌凌的南湖水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邕江在城市中蜿蜒而过。南宁市美妙的水城风光和如火如荼的 “中国水城”建设,倾倒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晚报老总。在南湖的亲水平台,他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相机与水合影。南阳晚报总编辑李明建说:“南宁市 ‘水城建设’是不折不扣的民生工程。”
“有水而秀,有水而美,水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李明建坦言,北方城市水域主要以自然的河流大江为主,而一些大江大河受到环境影响有的已经变浑浊。而在南宁市,他看到的是清澈的河水,可以感受到人们爱山、爱水的情怀。李明建认为,南宁市在建设中国水城中,把邕江水系引入内河的做法值得借鉴。南宁市委、市政府投入大,决心大,体现了民本的思想,水城建设是一向不折不扣的民生工程,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给城市注入新的活力,产生一种灵动之美。
一位报社老总还即兴作诗:“名不虚传筑绿城,精心规划建‘水城’,南宁人民多壮志,明日乐居国际城”。
谈发展
把握城市特性全力保护环境
西安晚报社长郝小奇上次来南宁是2009年,当时南宁人性化的道路隔离栏、汽车和摩托车分道行驶、绿化带做隔离带等做法让他印象深刻。回到西安后,他立即建议有关部门到南宁学习取经。事隔一年,南宁又让他看到了新变化,五象新区正在快速建设。
郝小奇认为,南宁的城市建设骨架已经拉开,城市建设已经在朝国际化、现代化的方向快速发展。而经济建设的发展则需要借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一国际平台,根据城市特性,选择适合的产业进行大力的培植、发展。南宁和西安有一个共同之处:两市的华南城都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在深圳创下华南城神话的华南城控股有限公司同时选中南宁和西安,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两座城市拥有非常优越的区位优势。西安是一座旅游城市,根据古都的特性,西安市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去发展。郝小奇建议,绿城南宁也要找到符合城市特性的支柱产业,打造国际商贸物流基地是非常正确的思路,应该坚持。
葫芦岛晚报副总编付宝兴建议南宁在发展工业时要慎重选择,一定不能牺牲现有的、良好的自然环境。他认为,南宁发展工业应以轻工业、贸易加工业等一些对环境影响小的产业为主,一定要好好保护南宁的青山绿水。
南宁的经济发展速度比想象中要快
“南宁经济发展速度比想象中要快。”在南宁华南城,当看到气势恢宏的规划蓝图时,宿迁晚报总编辑朱本锐这样说道。他认为南宁市开放程度高,外来客商吸引力强,是一个包容性开放性的城市,其经济发展速度可以与内地很多城市相媲美。
张家界晚报总编辑张志明也持有相同的观点。他认为,南宁市具备明显的区位优势,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而通过几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南宁市的知名度也得到了提升,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潜力。多重机遇叠加推动了南宁市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步伐。而在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中,张志明建议,南宁市不仅要继续发挥第三产业的优势,还要在培育支柱产业、优势特色产业上下功夫,加大对东盟国家的产品输入,生产东盟国家紧缺的商品。
赏民俗
民歌眷恋的地方让人想歌唱
来一场刘三姐与阿牛哥的情歌对唱;在车厢上传递幸福的壮族绣球……体验了浓郁的壮族民俗风情,不少老总情不自禁地说:“民歌眷恋的地方让人想歌唱。”
“唱山歌来,这边唱来那边合,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滩险弯又多喽弯又多……”1号车上,导游一曲《山歌好比春江水》拉开了壮族风情体验的序幕。山歌唱不停,而一场寻找“阿牛哥”的游戏更是把全场气氛HIGH到了极点。男士们都有可能被选为阿牛哥,而选择的方式则是传递绣球。山歌音乐停止时,手上拿着绣球的人便是 “刘三姐”要寻找的“阿牛哥”。选出的“阿牛哥”要与“刘三姐”进行山歌对唱。
在2号车内,嘹亮的山歌也不时飘出车窗。山歌响起,山西大同晚报报社党委副书记王晓雅总会放声跟着唱,她甚至能完完整整地与导游对唱《刘三姐》中的歌曲。
山西被誉为民歌的海洋,广西被誉为歌海。王晓雅正是通过她最喜欢的电影《刘三姐》知道了广西。“《刘三姐》让我有想到广西唱歌的感觉。”王晓雅说,此次晚协年会在南宁举办帮她实现了愿望,让来自民歌海洋的她可以在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歌唱。加上临近2010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民歌娃娃手拿话筒的可爱造型,更能激起爱唱歌的人大声歌唱的激情。
壮家文化征服老总的心
“这有壮族铜鼓吗?”山西晚报的地方新闻部主任吕国俊爱好历史和考古,一到广西民族博物馆就四处“寻宝”。听说面径165厘米、残高67.5厘米、残重300多公斤的“中国铜鼓之王”就在馆中,吕国俊一脸兴奋。
铜鼓是我国南边古代少量民族的珍贵文物,是研究古代南边社会形态、政治、经济、文化重要的实物资料。吕国俊说,铜鼓是壮家的精神食粮,是包含着壮族文化、历史、百姓智慧的文化遗产。
“这里的铜鼓太棒了。”吕国俊说,他之前在上海博览馆里看到铜鼓时,被那面铜鼓的精湛铸造技术折服,可那铜鼓与广西民族博览馆里的“铜鼓王”一对比,便有些逊色了。广西是铜鼓之乡,广西民族博物馆里收藏了多个种类型的众多铜鼓,让吕国俊一饱眼福,久久不愿走出展厅,直到车队要出发才匆匆上了车。
穿着彩衣壮民族服饰的随车导游也备受关注。老总们一路上不断地向导游了解壮族的民俗,询问壮乡服饰的喻意,还邀请导游们在南宁的标志性建筑前充当模特,协助他们创作完成南宁城市风光片的拍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