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接物显礼仪
“洒扫应对”经验交流促进会侧记
昨天上午,还不到9点,清川小学的小学生就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客人。“老师好!请您到旁边签到。”门口分列两排的“礼仪小队伍”一看到有人走近大门,立刻举起右手敬礼。原来,“洒扫应对”经验交流促进会在此举行。
学生礼仪受称赞
上午8点半左右,记者刚走进清川小学的大门便看到不远处的教学楼一楼大厅人头攒动,学生正在进行厨艺展示、废旧物品重新利用、叠餐巾等活动。“叔叔,阿姨,请过来参观我们亲手制作的新奇玩意,谢谢。”寻声而去,只见学生们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加上灵活的动手能力,用盆、桶、油漆桶组装成架子鼓,用旧毛巾编成跳绳,用旧衣服重新编织成布包……“了不起,了不起”,客人们咋舌不已。
“感觉收获很多,通过开展‘洒扫应对’主题活动,学生在日常生活习惯、待人接物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横县横州镇中心小学老师黄敏在观看清川小学的成果展示时感触颇深,她认为清川小学分别给每一个年级的学生安排一个主题活动的形式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不同的时期设定不同的主题,经过有组织的深入学习和开展,学生们便可以在某些方面取得切实的进步。”
先进经验齐分享
当天,在经验交流会上,来自各县城文明办、教育局、学校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分享“洒扫应对”主题活动一年来的得与失。记者在现场发现,与会者皆是有备而来。当发言代表上台做典型经验交流时,与会者都拿出了自己的笔记本边听边记。
“他们这些经验,对我们学校来说,都很宝贵。”隆安县古潭乡中心小学老师陆恭对市区学校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洒扫应对”活动颇有兴趣。他发现,市区内的学校发掘出了更多的活动载体,县、乡中学在这方面则有所欠缺。陆恭还坦言,由于受限文化知识水平,认知上的差距导致了乡村学校孩子的父母配合度不高,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缺乏家长指引,农村家庭教育的开展相较于城市地区存在明显差距,“我们要借鉴其他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探索更多的活动形式,将‘洒扫应对’活动深入开展到位,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从而更好更快地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